CEE:中国各省出口相关的PM2.5呈现显著不平等性及其驱动因素

发布者:赵诗琳发布时间:2025-07-01浏览次数:10


近日,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海洋与大气学院的最新科研成果“Significant inequality shown in Chinese provincial export-related fine particle matter pollution and their contributors(中国各省出口相关的细颗粒物污染呈现显著不平等性及其驱动因素)”。该成果的第一作者为海洋与大气学院青年教师王旌旭,主要合作者包括学院硕士生刘正中、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刘鹏和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可持续建设学院助理教授郑赫然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出口已经成为中国PM2.5污染的重要贡献因素,但国外各国与中国各省之间的污染贡献和环境受损的具体关系仍不明确。该研究通过大气科学和社会经济学交叉研究,通过构建全球-中国各省投入产出打通表,建立了全球各国-中国各省的PM2.5污染贡献-受损关系,揭示了国际出口带来的中国各省PM2.5污染相关不平等性问题,为国内外开展有针对性的污染治理合作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国际出口对中国PM2.5污染的贡献达9.9%,其贡献占比在西南地区最低(7.2%),东部沿海地区最高(13.8%)。国际出口使中国暴露于污染超标环境(PM2.5浓度大于35 μg/m3)下的人口增加了6.4%。同时,研究指出间接出口(产品出口到其他地区经进一步加工后用于最终的国际出口)贡献了中国超过75%的出口相关污染。中国东部沿海省份的出口间接造成了内陆地区30%的出口相关污染,因此尽管内陆地区仅贡献了中国出口总额的19.8%,但其相关的出口污染贡献却高达65.0%(图1)。从国际贡献来看,美国和西欧是驱动中国大多数省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两者的消费需求对中国出口相关污染的贡献高达40%,其中对建筑业及制造业的消费驱动了中国大部分的出口相关污染。此外,国外消费对各省出口额的贡献与其对污染的贡献并不匹配,例如尽管东亚是山东省最大的出口市场,但美国是山东省最大的出口相关污染贡献者(图2)。

本研究强调了中国应加快优化出口结构,减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同时为中国各省之间、各省与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西欧)之间建立定向减排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助力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1. 2017年中国由出口造成的PM2.5污染。(a) 中国各省由出口驱动的人口加权PM2.5浓度及其在各省总浓度中的占比;(b) 中国PM2.5浓度与人口暴露比;(c) 间接出口对中国各省出口污染的贡献占比;(d) 中国各省由东部沿海出口需求驱动的人口加权PM2.5浓度及其在各省出口污染中的占比。


2. 中国出口相关PM2.5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a) 贡献中国出口相关PM2.5污染的主要消费区域;(b) 贡献中国各省出口相关PM2.5污染最多的两大消费区域;(c) 贡献中国各省出口额最多的两大消费区域。


发表文章列表:

Wang, J., Liu, Z., Liu, P. et al. Significant inequality shown in Chinese provincial export-related fine particle matter pollution and their contributors. Commun Earth Environ 6, 467 (2025).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5-0245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