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韩国北极考察

publisher:POGOC发布时间:2019-01-09浏览次数:119

   为了调查楚科奇海和门捷列夫海岭在极地快速变化过程中海水和地质的结构及其变化,韩国北极科考团队进行了第三次北极科考。此次科考由韩国土地、运输和海洋事务部(MLTM)和韩国极地研究所(KOPRI)资助,共历时41天。中国海洋大学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的赵进平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王维波参加了此次北极科学考察航次,主要工作是进行海洋光学观测和海冰光学观测

 本次科考航次自81日起从美国诺姆启程,到910日返回到诺姆。我们主要观测了楚科奇海台,门捷列夫深海平原、楚科奇深海平原以及之前很少被观测的马克罗夫海盆,总共完成40个站点的海洋光学剖面观测调查,观测科目包括海水辐射观测,海表面辐射观测,海水温盐特性观测以及海水浮游植物剖面观测,对研究该区域海水中太阳辐射能量分布提供了重要的现场考察资料。

1 2012年韩国北极考察海域以及观测站点的位置分布图(赵进平绘)


2 海洋光学观测(赵进平摄)

3 海冰光学观测(王维波摄)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北极快速变化前提下,北极海冰的变化过程以及其对北极气候的影响,融池的观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考察中,中国海洋大学对海冰融池进行了大量的观测,详细记录了其形态特征、深度以及反照率。我们还通过直升机搭载照相机,利用航空遥感的的手段,获得了大量海冰融池的信息。在本次考察中,共完成了一个断面5个站点的融池观测,获得了共计39个融池形态观测,83个融池反照率数据和33个融池CTD数据。利用直升机平台,我们获得了大量航空遥感图像,完成8个航次,共计14291张图像。在航次中,为了全面了解融池的物理以及辐射特性,我们对其大小、深度、融池温度、融池盐度以及融池反照率进行观测,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通讯 纪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