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欧海海洋调查

publisher:POGOC发布时间:2019-01-09浏览次数:166

2016年夏季,在973项目“北极海冰减退引起的北极放大机理与全球气候效应”以及国家“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和冰岛科学研究理事会,共同组织实施了第3次北欧海海洋科考任务。

 该航次于67日自冰岛的格林达维克港出发,先后在冰岛海、格陵兰海和挪威海完成作业及潜标布放任务后于当月21日返回挪威特罗姆瑟港,历时15天。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9名成员和上海海洋大学的2名成员全程参加了本航次,使用的水文调查船为挪威籍的“STALBAS”号。本次调查主要目的为在Mohn海脊布放一套深海锚定潜标,以期对格陵兰边界流进行长期观测,此外还对沿途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微生物与细菌等项目进行观测和采样。

1 2016年北欧海潜标布放位置及海洋站位分布(王晓宇绘)


2潜标布放现场准备(史晓翀摄)

3 潜标重块入水瞬间

4 潜标作业结束后,中外考察队员合影


5   考察间隙中外协作对绞车进行维护

 一直以来国际上对北欧海的锚定潜标观测主要集中在格陵兰陆坡以及挪威海南部的溢流区域,鲜有潜标布放在北欧海中央海脊周边。而以扬马延岛为中心的中央海脊区正是格陵兰海高密度水体向南进入挪威海的重要通道,但是围绕Mohn海脊的格陵兰海-挪威海边界流结构和时间变化的实测海流资料极为稀少。本航次布放的深海潜标(2700m深,共6层单点安德拉海流计)预计于2017年夏季进行回收,可以提供格陵兰东边界流为期一年的完整海流资料,将会对研究北欧海内部环流时间变化及其相关过程发挥重要的科学价值。


 考察二三事:


上图(史晓翀摄):“STALBAS”号实验室空间有限,缺少用于生物样品过滤的湿式实验室,来自海大生命学院的考察队员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能动性,将船头的独立洗手间改造为适合水体过滤和细菌培养的小型实验室,保障了考察任务的顺利进行。

(通讯员: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