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GOC实验室教授史久新和工程师孙永明赴澳大利亚参加“南大洋观测系统2023年研讨会(SOOS Symposium 2023)”

publisher:POGOC发布时间:2023-08-31浏览次数:65

2023年8月12日至19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史久新和孙永明受主办方邀请,代表中国海洋大学赴澳大利亚参加了在塔斯马尼亚霍巴特举办的“南大洋观测系统2023年研讨会(SOOS Symposium 2023)”。本次会议旨在加深对南大洋气候系统的认知,探讨当前变化背后的机制,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在会议期间,两位老师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深入交流,分享了中国海洋大学在南大洋观测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经验。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变化世界中的南大洋”,充分反映了当前南大洋面临的严峻挑战。南大洋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控制海洋热量和碳吸收的关键角色。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南大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海冰范围破纪录低值、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生态系统的深刻变化等。这种变化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建立持续且协调的南大洋观测系统显得尤为迫切。

会议聚焦于南大洋观测的最新科研成果、观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应对南大洋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与会人员包括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科研机构、观测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家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史久新和孙永明在会议上向国际同行报告了中国海洋大学在南大洋观测方面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史久新的报告题目为“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and impact factors of the Amundsen Polynya, Antarctica”,本研究揭示了阿蒙森冰间湖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卫星微波辐射计数据,发现阿蒙森冰间湖的面积和产冰量与阿蒙森地区风向存在显著关联。东风成分通过调节海冰运输影响冰间湖面积,而南风成分则加强了热损失,导致冰产量增加。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到气旋的经过会对冰间湖演化产生的影响。这些工作为更好地理解极区冰间湖提供了新的见解。

孙永明的报告题目为“Observing and modeling circulations in Prydz Bay, Antarctica”,本研究揭示了普里兹湾复杂的环流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冰山对湾内环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声学多普勒流速计的现场观测数据和区域海洋模型系统(ROMS)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湾内存在两个流入口,普里兹湾的主要环流结构包括南极沿岸流、普里兹湾东部沿岸流和普里兹湾环流。本研究还证明搁浅的大冰山会对湾内环流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工作为更好地理解南极海洋动力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参加本次研讨会,史久新老师和孙永明老师不仅加深了对南大洋气候系统的认知,还拓展了与国际同行的合作网络。两位老师的报告展示了中国海洋大学在南大洋观测方面的最新成果,向全球科学界提供了相关的研究进展。两位老师在会议上的报告分享的研究报告,提升了我国在南大洋观测领域的影响力,得到了其他与会者的认可和赞赏。此外,两位老师还与其他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南大洋观测计划的协调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