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管理研究团队在公共管理领域顶尖期刊《公共管理学报》发表论文《钩织合力:海岸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何以可能?——基于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扎根理论研究》。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海洋与大气学院余静教授,通讯作者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坤珵副教授,合作者为海洋可持续发展专业博士研究生徐玥。这是近十年来该刊首次刊发海洋治理相关成果,标志着公共管理学界对海洋治理议题的高度关注。
海岸带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地带,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强度的持续提升,人地、人海矛盾日益加剧,利益主体间的冲突日趋复杂,生态治理面临多重挑战。治理碎片化、政策冲突与多元主体参与不足,成为制约海岸带生态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亟需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力量协同发力,构建多元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
本研究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海岸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逻辑的解释框架(图1)。研究指出,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可划分为“多元参与—协同过程—协同结果”三个维度;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协同治理初始条件、协同治理系统环境、协同治理机制设计三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合发展的治理效果。研究进一步揭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分别承担主导者、执行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在经济导向的市场机制、技术导向的配置机制及任务导向的保障机制作用下,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为推动现代化海岸带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图2)。
海岸带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和路径的革新,不仅是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健全新时期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内在要求。该研究推动了社会治理理论在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的深度拓展,丰富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体系。其经验成果为其他海岸带地区优化治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对加快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及海洋强国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图1.海岸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逻辑的解释框架
图2.多元主体协作关系
发表文章列表:
余静,徐玥,张坤珵*.钩织合力:海岸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何以可能?——基于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扎根理论研究[J/OL].公共管理学报, 1-20 [2025-04-15].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6149/j.cnki.23-1523.202504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