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JC:北大西洋副极地海表温度冷异常对欧亚大陆夏季气温异常的影响

发布者:赵诗琳发布时间:2025-08-04浏览次数:10


近日,Journal of Climate在线发表了海洋与大气学院最新科研成果“Impacts of Cold SST Anomalies in the Subpolar North Atlantic on Summer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Eurasia”(北大西洋副极地海表温度冷异常对欧亚大陆夏季气温异常的影响)。该成果的第一作者为海洋与大气学院202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唐彦景,通讯作者为石剑副教授。

近年来,尽管全球海表温度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增暖趋势,北大西洋的副极地海区却表现为变冷的长期趋势。在年际尺度上,该海域也存在显著的海表温度冷异常事件,被称为“冷斑”(cold blob)。这种冷异常现象不仅引发了学界对其时空特征和驱动机制的广泛研究,也因其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效应而日益受到关注。然而,冷斑对下游欧亚大陆季节内气候变率的远程影响尚未得到深入研究。

本研究利用统计分析和热动力诊断,结合多套敏感性数值试验,系统探讨了北大西洋副极地冷斑事件对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夏季气温异常的影响机制(图1)。研究发现,对于在6月达到峰值的冷斑事件,冷斑可以通过激发大气罗斯贝波列引起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三极子”型的气温异常分布,该分布在6月和8月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内反转。在物理过程方面,在6月,冷斑附近的北大西洋副极地降水增加,格陵兰岛降水减少,二者作为波源激发出向欧亚大陆传播的罗斯贝波列,导致欧亚大陆北部出现“三极子”型气温异常,三个异常中心分别位于西欧、东欧和西西伯利亚。随后在8月,处于衰退期的冷斑对其上空的大气环流产生负反馈,使北大西洋及格陵兰岛的降水和波源分布发生反转,进而通过波动能量的下传导致欧亚大陆出现“三极子”型气温异常的季节内反转现象。

本研究强调了北大西洋副极地冷斑事件通过大气遥相关对欧亚大陆气候的重要影响。此项研究成果为提高欧亚大陆夏季气候异常的预测能力提供了新思路,也为进一步理解欧亚大陆行星尺度气温异常分布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1. (a) 6月和 (b) 8月北大西洋副极地冷斑影响欧亚大陆中高纬气温的机制示意图。

发表文章列表:

Tang, Y., and J. Shi*, 2025: Impacts of Cold SST Anomalies in the Subpolar North Atlantic on Summer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Eurasia. Journal of Climate, 38, 2931–2942.

Shi, J*., J. Wang, Z. Ren, C. Tang, and F. Huang*, 2023: Cold blobs in the subpolar North Atlantic: seasonality, spatial pattern,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cean Dynamics, 73, 267–278.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175/JCLI-D-24-0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