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校地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地方实际需求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近日,海洋与大气学院副院长郑小童、副系主任王文彩率学院大气环境监测、污染物溯源等相关研究方向教师代表周杨教授、陈天舒副教授,赴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交流访问。在共建“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框架基础上,双方聚焦辽宁省大气环境治理核心需求,围绕联合科研攻关、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初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校地携手守护辽宁美丽蓝天奠定坚实合作基础。
访问期间,学院交流团一行实地考察了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核心技术设施,先后参观监测网络沙盘、大气污染综合观测站、东北区域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中心及生物标本馆,详细了解中心在辽宁省空气质量监测、大气污染防治、预报预警相关业务需求等内容,为后续精准对接积累了实践认知。
在专题座谈会上,省监测中心大气部系统介绍了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现阶段大气监测工作面临的核心挑战,希望在PM2.5和臭氧污染本地贡献、小尺度污染精准溯源、复合污染事件机理解析等领域与高校科研团队开展深入合作研究。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畅表示,本次座谈是进一步落实厅领导关于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交流要求的重要举措,同时在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等方面将“实训基地”进一步落实落地。
随后,海洋与大气学院副系主任王文彩系统介绍了学院在大气环境领域的学科布局、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及核心研究方向;教师代表周杨教授、陈天舒副教授结合各自研究方向,重点系统介绍了学院在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大气复合污染溯源机理、机器学习应用等领域的科研优势、技术积累与标志性成果。学院副院长郑小童进一步补充道,学院在大气污染成因解析、环境效应评估等领域已形成成熟研究团队,累计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技术储备与实践经验丰富;而辽宁作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与沿海省份,其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兼具复杂性与区域代表性,学院有能力、更有责任结合自身优势,为辽宁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双方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此次交流访问是海洋与大气学院深化校地合作、主动服务地方大气环境治理需求的重要实践,为双方后续合作搭建了高效沟通桥梁。学院副院长郑小童在总结中表示,学院将以此次合作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精准对接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际需求,推动各项合作共识尽快落地转化,切实助力辽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畅也表示,中心将全力支持与学院的合作,为联合研究、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保障,期待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打造校地协同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示范样板,为建设 “美丽辽宁” 贡献更多专业力量。